BLOGGER TEMPLATES AND TWITTER BACKGROUNDS

2009年2月19日星期四

我的记录档案



|介绍|在某处角落拍的照片
|天气|阴天
|地点|妈咪的办公室
|起因|无聊过度

2009年2月16日星期一

贝多芬

最近听了一首歌,我爱上它了。我是真的深深被它忧伤的旋律打动。是什么歌有这样的魔力?或许我不但爱这首歌,更大原因是因为那触动人心的歌词,就像是贝多芬的自传,伴随着高昂的钢琴声,字字句句敲入我心坎。有种狂想感,让我以为那就是贝多芬的化身。贝多芬复活了?!哈,那当然绝不可能,我只是说在感觉上罢了。那实在是因为这首歌的古典气息感染了我的缘故。

我最崇拜的古典音乐家,没错,就是贝多芬。这首歌就是萧闳仁的<连贝多芬都想告诉你> 词曲皆出自他手笔。这位新人歌手,可能大家都还对他不太熟悉,但我一直有关注他的音乐。直到听了这首歌,我更觉得他的创作天赋无庸质疑。他以贝多芬为主角,把贝多芬的故事写在曲子里,词里也加了一点个人情境,虽词意浅显,但恰到好处,再配合悲哀的音乐,堪称完美。至少,它已成功感动我的心。因它而起,让我想起了贝多芬这位身世坎坷却伟大的音乐家。有关他的故事,我在小时候就已经看过了。我想大部分人应该也听过。现在我就和大家分享他的故事,看过的再看也无妨。

路德维希.凡.贝多芬,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莱茵河畔的小城市波恩,来自清贫家庭。父亲是宫廷歌手,母亲是女佣。他自小在音乐上有过人的才华,是个典型的神童音乐家。贝多芬的童年充满苦难的回忆。父亲为了发展他的音乐天赋,当他四岁时,就把他关在房间里,一连几个小时地弹钢琴或是拉小提琴。贝多芬差一点永远厌恶音乐, 他在父亲的暴力下不得不学习下去。因家里贫困,他过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担。十一岁时,他到剧院乐团;十三岁时,他当了管风琴手,而当他十七岁时,疼爱他的母亲逝世了。

母亲死于肺结核,贝多芬觉得自己也染上了肺结核,但是比疾病更折磨人的是忧虑。十七岁时,他成了一家之主担负起家庭重任,年老酗酒的父亲被要求 退休,由贝多芬领取他的养老金,以免他任意挥霍。他在波恩的一户人家找到了一位终生热爱的朋友——可爱的埃莱奥诺雷·德·布勒宁。贝多芬教她音乐和诗歌。 可爱的布勒宁后来嫁给了韦格勒医生,后者也是贝多芬的挚友之一。三人之间诚挚、恬淡的友谊一直保持到老。

然而,非常不幸的,在1776至1800年间,他双耳重听。耳朵日夜不停地嗡嗡作响,听力日益下降。开始他羞于向别人启齿,连最好的朋友都没告诉。他几乎绝望了。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:对一个音乐家来说,还有比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吗!但到了1801年,他无法隐瞒下去了,他将这一秘密告诉了两位朋友: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。

于是他写了封信给阿曼达:

“我亲爱的阿曼达……我多么希望你能常在我身边陪伴我。你的贝多芬太不幸了。我自身的最高贵的部分,我的听力,大大衰退了。以前我一直瞒着你,可是情况越 来越糟……我的病能治好吗?我对此抱有希望,可是我知道这是奢望,我不得不悲惨地生活,逃避我珍爱的一切。听天由命吧!虽然我曾经想过要战胜疾病,可是现在我却无能无力。”

在给韦格勒的信中,他写道:

“我生活悲惨,我一直离群索居,只因我不能与人交谈:我是个聋子,对一个艺术家而言,这是个何其可怕的事实!在剧院 里,我只有离乐队很近才能听到演员的道白。如果坐远了,我连乐器和歌声的最高音都听不见。当别人说话声音小了,我听不见;可声音大了,我又难以忍受。我诅 咒我的命运,也许我该听天由命。但如果有一线希望,我都想向命运挑战,可是我在某些时刻,却丧失斗志,无能为力。”

就在那时期的一些作品中表现了这种愁苦的情绪。如作品第十三号《悲怆奏鸣曲》(1799年),尤其是作品第十号的钢琴曲《第三奏鸣曲》的广板(1798年)。 但令人惊奇的是,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带有愁苦情绪,如欢快的《七重奏》(1800年),清澈的《第一交响曲》(1800年),都洋溢着年轻人的热情欢乐和 无忧无虑。心灵极度需要欢乐;但在现实中没有欢乐时,心灵就自己制造欢乐。当在残酷的现实中找不到欢乐的位置时,心灵就在回忆中寻找欢乐。这就是当时贝多芬的写照。多令人感慨又欣慰吧!我是打从心里的钦佩他。

后来,贝多芬爱上了一个女子。她就是朱丽埃塔·居奇亚迪。而《月光奏鸣曲》就是贝多芬献给她的佳作。但结局往往没有我们相象中的乐观。贝多芬没能和他心爱的女人在一起。他终于陷入绝望的境地,心灵深受折磨。尽管如此,他还是靠着坚强振作了起来。他说的那句话,振奋了我的心:“我的体力随智力的发展而增强,我觉察到我的青春刚刚开始,我看到目标就在前方。要是我能摆脱病魔缠身,那该有多好!我将不再忍受病痛的折磨,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,它无法使我完全屈服。千百次的享受人生是多么美好啊。”

1806年5月,贝多芬与泰雷兹·德·布伦威克订了婚,她很早就跟随贝多芬弹钢琴。当她还是个小姑娘时,她就爱上了贝多芬,1806年,贝多芬爱上了她。可是这段甜美的爱情却无疾而终了。也许是地位、财产的差异、也许是疾病缠身,愤世嫉俗的他难以忍受爱情的长久等待,总之,两人没有结合。可怜的贝多芬再一次被爱情抛弃了。

久而久之,他的耳朵全聋了,对他来说,灾难已悄悄降临。在1822年的一次演奏会上,贝多芬担任指挥。可他双耳全聋,完全听不见舞台上的演奏,乐队和歌手的演唱无法配合一下子全乱了套,贝多芬不得不放弃指挥,绝望地回到家。

1826年11月末,他患了胸膜炎,在维也纳病倒了,朋友们都在远方。他让他的一个侄子替他去请医生 。但这个漠不关心的家伙两天后才请来了医生 。他的治疗延误了,而且医生诊治得马虎潦草。三个月里,他一直与病魔斗争着,他立自己的侄子为遗产继承人,给远方的朋友写信,倾诉自己的思念之情。几位英 国友人慷慨解囊 ,帮他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刻,他在一场大暴雨中,咽下了最后一口气,一个陌生人帮他合上了眼睛,那是1827年3月26日。

不少人赞颂过贝多芬在艺术上的伟大,但他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杰出的艺术才华,而是他代表了当代艺术最勇敢的力量,他在苦难中奋起,与命运抗争。当我们悲伤 欲绝时,他会用音乐安慰我们受伤的心灵,当我们在与庸俗作了毫无用处的无休止的斗争后精疲力竭时,我们回到他创造出的音乐中,在信仰与意志的海洋中获得平 静与勇气。他的身上散发出的勇气,斗争的幸福,为音乐如痴如醉的状态,无一不感染我们,贝多芬似乎在他与大自然的沟通中,汲取了深邃的力量。他本身就是大 自然的一种力量,让人震慑于他的威力之中。

没有什么样的征服可与之媲美,心灵从未获得过如此辉煌的胜利!一个身陷困境,疾病与苦难造就的受难者,一个从未真正得到欢乐的人,竟然为世界带来了如此震 撼人心的欢乐!正如他说过的一句话,他以自己的苦难铸就欢乐,这句话浓缩了他一生的追求,并成为一切勇敢者心灵的座右铭: “用苦痛换来欢乐。”

故事写到此处完毕。这就是贝多芬,永远不向困境低头的人,一生为人们奉献的伟大音乐家。他的故事亦给了我很多人生的启发,从中学习到,只要不畏惧苦痛,它也许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,帮助我们体会苦难,从逆境中成长。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,要时刻紧记这句话。

最后,我就用先前那首带来这段故事的歌,写上歌词供读者观看。若能边听歌边看词就更好。


《连贝多芬都想告诉你》

我的抽屜 沾滿灰尘 有多久沒整理
浓浓哀伤在叹息 我拿起了笔
写了古典

第一乐章 我想告诉你
我快要听不清楚
非得要像休止符 黑不拉几
要断断续续

连贝多芬 也都爱上你
你说分开最美丽
好! 我还想乐章在继续
爱來爱去 爱不過是病

连贝多芬 都想告诉你
耳聋了 更有意义
也许你只是下雨下在我的青草地
等放晴了 就自然蒸发